神學倫理拾穗塗鴉

Theological-Ethical Gleaning & Scribbling


The First Slam Dunk 灌籃高手電影與青春的終末

  趁著灌籃高手電影終於在英國上映的次日,立刻訂了晚場的票。來到英國後,這還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觀影。

  入場發現,觀眾果然寥寥無幾。不到十人的影廳,空蕩蕩不時迴響著籃球撞擊地板的聲音,球鞋摩擦發出的聲音,角色內心獨白的聲音,夢想被衝撞的聲音⋯⋯或許,還有觀眾心中的青春吶喊聲音。

  雖然主要劇情軸早就在漫畫裡不知「複習」過幾次了,但看到寫實精緻的動畫電影,將人物動感與情感細節描繪出來,還是讓我幾乎整場心臟都砰砰地加速跳動著。幾個熟悉的故事高潮處,眼眶還是會熱。

  「如果都知道結局了,還需要特地去看電影嗎?」

  我會說,那就像是基督徒對「終末盼望」的態度吧。我們不在乎是否被「劇透」,反而是需要那樣的劇透,才能幫助我們活得通透。

  我們雖然知道世界的終局不僅已經底定,也知道那是迎向在主裡的最終全然勝利;但我們仍然需要經常被提醒,謹記那樣的盼望,好讓我們在朝向那盼望的旅途中,在挫折挑戰中練習忍耐等候。挺起胸膛和發酸的腿,在嘶吼一聲後,繼續迎向前方又大又難的考驗。

  另外,電影版特別增加了關鍵人物的成長歷程,讓整個故事更添血肉。這就讓我們並不單是觀看世界敘事步向終末的旁觀者,而是藉著代入故事角色,同理他們在面臨人生的惶恐失落與不確定感,而既能懷抱超越性的信心眺望,也能臨在性地接地實存。

  電影落幕,心臟還是砰砰地加速跳動。與其說是被電影敘事感動了,不如說是回想起那也曾滿腔熱血的自己,而接收到了來自昔日青春敘事的鼓動。

  即使疲累不堪,連手都快抬不起來,也能像三井一樣喃喃自問:「我是誰?」然後繼續投出下一個三分球。也能像受傷的櫻木一樣宣告:「我的黃金時刻,就是現在!」當年那樣奮不顧身的自己,如今安在?

  在博班旅程的「最後一節」,期許自己勿忘起初的呼召與愛。在比賽還沒結束前,那年球場上的夏天永不完結。

日前翻到自己僅有的一張廿年前球場照片。左手只是輔助⋯⋯


發表留言